推荐阅读
1篇论文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他每一天都全力以赴
从专科到本科再到考上研究生,他收获硕果累累;从不会写论文到发表2篇SCI论文,其中一篇于2020年入选ESI 1%高被引论文;从人生迷茫到对未来有清晰的规划,在他的字典里,人生没有跨不过去的坎儿,他始终相信,成功路上没有“无用功”。他叫刘伟,电气与电子信息学院2018级电气工程专业研究生。今天,我们来讲述他的故事。
个人名片
刘伟,中共党员,电气与电子信息学院2018级电气工程专业研究生。读研期间累计获得国家奖学金1次,一等学业奖学金1次,三等学业奖学金2次。在硕士阶段共发表学术论文5篇,其中SCI论文2篇(第一作者1篇,且于2020年入选ESI 1%高被引论文;导师第一本人第二作者论文1篇);EI会议检索论文1篇,公开期刊论文2篇;所撰写会议论文在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35届学术年会上被评为优秀论文二等奖,并受邀在分论坛作主题报告;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其中本人为第二发明人(导师第一)3项(授权、实审、受理各一项);以第二发明人(导师第一)身份获得软件著作权1项。
前方有灯塔 心中有方向
一路走来,刘伟的经历就是一部激励人心的成长史。由于高考失利,刘伟最初只进入了一所专科院校。刚入学时,他对自己未来并没有明确的规划,原本以为就要如此浑浑噩噩度过自己的学生生涯,直到开始实习接触到专业相关的工作后,他才开始认识到自己在知识储备上的不足。同时,刘伟也发现了平台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自己所能达到的上限,在这两点原因的刺激下,他开始规划自己的未来,而专升本就是刘伟提升自我的第一步,他明确了自己未来想要从事的行业并朝着这个方向奋斗。
专升本考上西华后,更多的挑战迎面而来。刚入学时,刘伟十分不适应快节奏的生活。课表上紧凑的课程安排,需要细细理解的无数知识点。在这期间刘伟也曾有过放弃的念头,但专升本不容易,所以刘伟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他在学习中更加努力,不敢浪费一分一秒,不缺席任何一个提升自我的机会。
刘伟表示考研是成功升本后就定下的规划。“电力行业有一定的特殊性,部分心仪的岗位对于学历有较高的要求,结合职业规划、知识储备等种种原因,我选择继续读研。”刘伟说。在准备考研的过程中,刘伟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再一次最终选择了在川内电气工程专业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西华大学。
“选学校时,分析自己能否承担失败后果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考研失败的话能否找到心仪的工作,或者有没有时间精力二战,都是需要考虑的。”刘伟说。定好了目标后刘伟就开始准备考试,但是由于专升本的课程繁多,总是面临上课与复习相冲突的问题,课程不能落下,就只能挤别的时间出来复习考研的知识。刘伟说:“每天早起看书,午休时间也待在图书馆,几乎每天都是听到图书馆闭馆音乐才回寝。”无数日夜的坚持没有白费,刘伟考上了西华大学电气与电子信息学院的研究生。
万般困难点点磨
在西华读研后,刘伟又给自己定下了新的目标,比如发表论文。刘伟说,与其他同学相比,自己的科研基础不是特别好,因此一开始没想过能发表SCI,最初的目标是发一篇校刊。“但跟导师沟通后,导师说研究生眼光要更加长远,可以给自己定高目标来激励自己。”是导师的鼓励坚定了刘伟信心,做科研、搞学术,刘伟的研究生生涯在目标的激励下慢慢有所收获。
对于发表的第一篇SCI论文,刘伟表示遇到了很多困难:“首先遇到的困难就是没有目标、无从下手,论文看了很多,但是都是别人做的工作,我自己要做什么,不知道,不清楚,不明白。”刘伟为此也做了很多工作,最终摸索出一套自己的方法。他先按照别人论文中的方法做一遍实验,在这个过程中就熟悉了一整套的实验流程,每一种实验方法都不是绝对完美的,于是他取其精华,借鉴别人优秀的经验,再深入思考实验中欠缺的地方,逐渐地,刘伟有了自己的研究目标和方向。
刘伟与导师在一起
“其次就是在研究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研究进行到一半,发现自己的想法出现了问题,难以进行下去,此时才是心力交瘁,备受打击。”遇到这种情况,刘伟说他会先冷静下来思考问题出在哪儿,会想是过程中的某一个环节出了问题?还是这个想法从一开始就是错的。“大概率是自己的知识储备不充分造成的,这时候我就会去看书和大量文献,也不局限于本专业的知识,其他专业的知识也会去涉猎。在扩大了自己的知识储备之后,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刘伟说。
“最后遇到的困难就是论文撰写过程中,由于写作经验不足,投稿过程屡屡受挫,但这是科研工作的常态。”刘伟的解决方法就是去找导师沟通交流,导师审稿完后会给出一些审稿意见,刘伟就根据导师的意见不断充实论文,在经过屡次改进之后才有了最终的定稿文章。“每篇文章都是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刘伟反复强调。
科研之路漫漫,被问及是什么样的信念支持自己在科研路上坚持下去,刘伟从两个方面做出了回答:一方面,兴趣是支持他坚持下去的动力,自己本身就喜欢动手,参与实践,坚持科研也是兴趣的推动。另一方面,作为一名专升本的学生,在时间上不具备任何优势,既然有继续深造的机会就要认真把握,“如果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不用于实践,那它们就只是一堆冷冰冰的公式。”刘伟说。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科研项目锻炼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与运用知识的能力,如果把理论知识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这堆公式就鲜活了起来,是解决问题最好的工具。刘伟的第一篇SCI论文就针对电网故障时故障信息的冗余性造成诊断模型规模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电网故障诊断方法。通过借助于膜计算现有理论,对其进行针对性改进,设计了一种基于脉冲神经膜系统的电网故障诊断模型及其对应算法。刘伟论文中所提出的方法不仅有效减小了诊断模型的规模,还具有不依赖于历史故障信息的特点,减少了不同诊断场景下的使用前提。正是这篇论文,在2020年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能够运用自己的理论知识,解决一些问题,这太有意义了。科学探索本身就是一个无限试错的过程,用已有的理论解决未知的问题,那种获得感是非常充沛的。”刘伟说。
成长路上没有“无用功”
一路走来,刘伟做过很多别人眼中的“无用功”。备考专升本时,刘伟把一起备考的同学都联合在一起,大家一起分享重点题型、必备书目,约好时间一起去图书馆学习。在这样的学习模式下,大家互相鼓励,共同克服惰性。同年,刘伟所在的班级中,有不少同学都成功专升本,走向更高层次的学习平台。“帮助别人其实也是在帮助自己,我帮同学们争取复习时间的同时也收获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这是刘伟奉行的人生信条之一,他坚信闭门造车比不上合作共赢。“现在大家都处在信息社会,一个人能获得的信息越多,那你做的决定可能就会更正确。但是一个人能搜集到的信息是很有限的,但聚少成多,这就体现了集体备考的好处。”
在平衡学习和生活上,他也有自己的小秘诀,刘伟的爱好十分广泛,弹吉他,唱歌,摄影,书法他都有涉猎。在紧张的作息时间下,自弹自唱是他最喜欢的娱乐方式,因此,刘伟还被室友戏称是“西华张学友”。广泛的爱好缓解了紧张工作带来的压力和疲惫,也提升了他的效率。朋友评价他:“刘伟给人感觉就是一个很有艺术气息的人。生活中,他喜欢拍照,没事的时候会练习一下毛笔字。上学期,他还利用空闲时间把《红楼梦》看了一遍。”刘伟始终认为,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大家应该多方面提升自己,工科生也可以很文艺。
在生活中,刘伟始终坚持以真诚换真心,这是他在交友上朴实的“秘诀”。他总是照顾身边的人,大家有什么困难都想要去找他,他也总是全力帮助他们,身边的朋友都说他是一个很靠谱的人,能够给人很强的信任感。
从专科到本科再到研究生,一切都是他努力的最好回报。学习,科研,生活他都全力以赴,不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要有目标有规划,这是他最大的经验;面对困难,不轻言放弃,这是他一直坚守的理念;成功路上,每一段经历都弥足珍贵,这是他始终的想法。在未来,他将继续带着这些经验,奔赴他的理想岗位,走向人生的下一个阶段。
点击图片了解比赛详情
作者:李丹、何冰雪、黄彧垚、王舒
编辑:李丹
编审:黄潇、王舒
为优秀的西瓜籽点赞!